旧时江湖上各色行业都有,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纲口。不懂纲口也就不懂江湖,外行人除了被称作空子以外,还被称作“搁念”,及不懂江湖规矩的人。老江湖却把自己称作“搁念”,这是一种谦虚地自嘲,反过来则是说我既不 ...
旧时江湖上各色行业都有,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纲口。不懂纲口也就不懂江湖,外行人除了被称作空子以外,还被称作“搁念”,及不懂江湖规矩的人。老江湖却把自己称作“搁念”,这是一种谦虚地自嘲,反过来则是说我既不搁也不念,全都门清。 自从社会进步以后,许多江湖行当就没有了,江湖“搁念”也随之消失了。但江湖术语却作为口语流传了下来,如介绍买卖的,称作“跑合”。合及知道这类买卖的人,有上家货主,他这里找来下家买主,从中吃个差价喜面,这类中人被江湖人称作“跑合”的。懂得买卖路数,能干跑合的事,就是搁念。过去生产资料是双轨制,跑合的人比较多,谁有批文,谁有划拨价盘圆,谁有水泥、化肥等物资,都可以拿来跑合,从中挣点利钱。旧时的跑合却是要在江湖上寻照应,买便宜货,不是挣大利。跑合的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搁念的事情则是从江湖道转向了利益的占有上。例如两人一起做生意,分利的时候一方多,一方少。分得少的一方,内心总有些不愉快,又碍于情面不说,朋友私下里议论些,此话传到多得里的那一方,就很有可能听到这样的语言:“他分得少吗?一个小搁念。”这里的“搁念”不是江湖道的,而是随人算计。因此现在的“搁念”一词又成了算计的代名词。 如今做生意的人,几乎没有管、鲍分金的那类事情,合伙生意中的江湖义气也就成了玩耍的笑话。旧时称江湖同道为老合,一般的事情都有照应,跟现在的同行生意有所不同。莫说是同行挤兑,就是同门在利益面前也多有不容。分金就有搁念的事,常了不光没了江湖朋友道,就是自己的路也渐走渐窄。这就是说人搁念,自己实为真搁念的那类人。还有一类人确实搁念,平日仨瓜俩枣都算计的分明,能记住二十年前谁喝过他一碗粥,三十年前谁结婚的人情份子还没吃回来等等。这类人算计一生,无非是要过个好日子,就像《儒林外史》中说的那人,临了也得点一根灯芯。假如别人那一碗粥的人情是在饥饿时,这就成了一生的圣贤,非得像和尚念经那样的念叨:“当年,某某快饿死了,我给了他一碗粥,要不他哪能有今天。”其实人家在哪里都能喝这碗粥,喝他的粥是把他当作了兄弟们,并不是说已经成了饿殍。这就是搁念。 手机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