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摆中国
标题:
毛泽东会很生气
[打印本页]
作者:
可惟
时间:
2013-10-17 10:36
标题:
毛泽东会很生气
全部(2页)
余华在《纽约时报》有一篇专栏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会很生气》,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用幽默调侃的语调讲毛泽东时代非常重视清除封建主义的残余,比如文革时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封建的污泥浊水又统统回流了,最有意思的是,毛泽东时代深恶痛绝的封建迷信如看风水等,居然成了现在政府官员处理民众拆迁问题的一大“法宝”。■中国女性地位比建国初期下降毛泽东时代的破四旧太激烈,把传统中一些有价值的文化也破坏了,这是事实,但同时它也去掉了一些封建糟粕,如迷信、男权的大家长制等,这也是事实。我一直认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最大好处,就是女性解放,女性成了“半边天”,女人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把“三从四德”“三妻四妾”等垃圾铲除了,这对于受了几千年压迫的中国女性其实是福音。不过,就像余华所说的,这些传统的封建思想现在正在复活,在我看来,最糟糕的是传统男权主义的回流。在男权横行的当下世界,我们到处看到无数已让人见怪不怪的“二奶” “小三”“四五房”等现象,这些现象美其名曰是追求所谓“真爱”,其实还不是男性向往的所谓“齐人之福”和“三妻四妾”的变相形式而已?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中,最受到伤害的其实是已经年老色衰的“糟糠之妻”。去年在美国跟朋友们讨论是否要“海归”的问题,美籍华裔的男性朋友个个跃跃欲试,而女性朋友则坚决反对。后来我的先生海归北京后,我也落户香港,得以近距离观察香港和大陆的文化,才逐渐明白为什么男性和女性对是否要海归的选择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以我在美国生活23年的经验,我可以说女性在美国是幸福的,个人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这跟美国的“女性优先”传统早已根深蒂固有关,其结果就是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相对稳定得多。而在中国,女性的地位却比建国初期下降得很多。比如现在中国国内,女性一过30岁还嫁不出去就被讥讽为“剩女”,而且社会上总是把嫁不出去的理由推到“剩女”身上,仿佛是因为她过于挑剔咎由自取的结果。工作面试时,年龄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资格”,年纪大一点就被淘汰;而在美国,女性绝不会因为年龄问题而烦恼,在工作面试时年龄绝对是一个禁区,一个不可以随便触及的隐私。就说“二奶”和“小三”的问题,在美国的环境里,家庭观念其实还保留了清教徒的传统,比较保守,“通奸罪”是一件“大事”;可是回到中国,发现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到处都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怪不得“海归”男士都非常喜欢回到中国,因为那里有的是年
下页 余下全文1/2
轻貌美的女郎愿意投怀送抱,男士在这种环境中是非常“受宠的”。■连老实巴交的喜旺也变质了记得在电影《李双双》中,妇女队长李双双的女性主体性非常强,从政治思想上看,她比丈夫积极,一心为集体为国家,她绝对不怕“夫权”,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在家庭中和在社会中的平等权利,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李双双不愧是社会主义时期女性主义的代表。有封建男权意识的丈夫喜旺和她“斗”,故意跑到城里干活,想杀一杀她的锐气。可是,革命时期的婚姻是有党管着的,喜旺绝对没有胆量去触犯“生活作风问题”来报复她,在影片中李双双的腰板还是很硬的,因为有社会撑腰。可是这个时代过去了。如果李双双生活在我们今天,她一定会很生气,因为此时绝对是另一番景象了:她的主体性虽强,但无可奈何。一旦争气,只会再次把她的丈夫气跑,跑到哪里?只能跑去包二奶,养私生子。李双双最后大概也只有两条路:一是选择离婚,二是选择隐忍。选择离婚的女子,在当代中国的路也几乎被堵死了,连剩女都嫁不出去,何况妇人李双双乎?估计她也只能像《蜗居》中的大老婆选择隐忍,即忍气吞声,眼泪往肚子里咽。
分页显示
欢迎光临 爱摆中国 (https://aibai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