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性来看。可口可乐此举在于探索社交营销策略转变。
(文案:“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喵星人、天然呆、高富帅”)
大家可以参看可口可乐公司CMO——Joe Tripodi于2011年4月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Coca-Cola Marketing Shifts from Impressions to E练摊pressions。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可口可乐如何从品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社会化,而非仅仅从战术层面讲如何进行社会化营销。其中的核心观点,从消费者印象(Impressions)到消费者表达(E练摊pressions),很清楚的诠释了社会化对于品牌带来的本质性变化,在无处不在的社会化对话中,可口可乐需要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协调人的而非主导者的角色。
可口可乐最纠结的问题在于:究竟如何让社交网络提高销量?
据可口可乐内部数据,尽管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数千万的社交网络粉丝、激发了大量网络讨论,也只能将短期销售数据提升0.01%。“我们并没有看到网络讨论与短期销售数据间有任何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关联”,营销战略及洞察部门高级主管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l)表示。
因此,我们再回过头看“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喵星人、天然呆、高富帅”这句文案。其中将社交传播效果拉向销售的意图十分明显。
综上: 1、这些新包装估计是可口可乐社交营销探索中的一个区域性试验。 2、目的是为了将社交网络讨论转化为销售刺激。 3、附世界范围内Share a Coke With a Friend主题、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哦)
2012年,可口可乐在澳洲推出了名为Share A Coke的宣传活动。在超市便利店货架上放置了大批改了名的Coca Cola。正当大家(尤其是榜上有名的朋友们),都开始在Facebook或其他的社交网络讨论着究竟Coca Cola葫芦里在卖什么「可乐」时,他们才施施然地宣布,这个不是恶搞,而是Coca Cola最新推出的Share A Coke的宣传活动,印在可乐瓶/罐上的名字,正好就是澳洲全国最常见的150个名字。
如果你的名字不在这150个之列,Coca Cola也会照顾你,到澳洲某些指定商场的可乐自动贩卖机,你就可以印制拥有你个人名字的特别版可乐罐。